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早在殷朝
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早在殷朝早期人们已经接触了金属铁,不仅能识别铁和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异,并且熟悉铁的热加工性能,将其锻打成器。
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包括铜柄铁剑、玉柄铁匕首)、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其中的钢剑,可能是从固态还原的铁再渗碳锻造而成。长沙窑岭出土的铁鼎和六合程桥出土的铁块,乃白口铁冶铸而成。
世界各国的冶铁技术发展过程,一般经历从固态还原的块炼法到生铁冶炼两个阶段,即先有锻造的不含碳的铁,然后才发明铸铁,两者之间相距的时间很长。中国出现块炼铁的时间比西方晚,使用生铁的时间却遥遥领先。从块炼铁到生铁的出现,时间可能是相衔接的,而且铸铁和用生铁制钢一直是主要的冶炼方法。这是中国古代冶铁业的一大特点。
战国铁器
战国早期的铁器,品类与春秋晚期差不多,但开始在铁器上采用错金嵌玉工艺,而且在冶炼技术上发明了韧性铸铁。韧性铸铁工艺是用退火方法,使白口铁中与铁化合的碳(FeC)成为石墨而析出,以降低白口铁脆性的柔化处理工艺。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战国中期以后,发现的铁器已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并见于北方的胡貉和南方的百越。出土总数已近千件,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而以农业、手工业工具为大宗。农具有镬、锄、、铲、镰等品种。由于各地土质不同,同一类型的农具又有不同的形式,如镬有长方板楔形和长条椭圆孔形;锄有六角形、梯形、凹形铁口锄和多齿锄;镰有矩镰、爪镰;等等。手工具有斧、锛、锥、凿、锤;兵器有剑、戟、矛、匕首、胄;杂用器有削、刮刀、环、钩、带钩等。
战国后期,铁器的使用推广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农业生产中,铁农具已经基本上代替了木器、石器、骨器、蚌器和青铜器,初步取得支配地位,为扩大耕种面积,改良土壤,深耕细作,提高作物产量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手工业中,工具也以铁制为主。成书于战国晚期的《管子·轻重》说:“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椎一,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一一凿一钵一轲,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然后成为女。”可见铁器已成为社会生产各部门所必需的工具。
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的掌握,为大量生产优质武器创造技术条件。地下发现的战国铁兵器,以楚、燕两国为最多,主要是剑、戟、矛。经金相考察,剑戟中的多数是将块炼铁增碳后多次加热锻打成形,并经淬火而成的,具有坚硬锐利的刃部和韧性的实体。
各地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铁器,各单类器物的基本形制和外形特征大体一致;其冶炼制作方法几乎完全相同;各种器形演变的因袭发展关系也比较清楚。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列国文化的共同性。再从当时边境地区出土的铁器来看,时代一般较晚,造型与内地没有大的区别。由此可以证明,中国的古代铁器冶铸技术是独自发生、发展的,并从中原向其四周推广。大约在战国晚期,中国铁器由燕国传入朝鲜,继又传入日本,从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早期铁器文化圈。
- 阮籍(公元 — )字嗣宗阮瑀之子陈留尉氏(河南尉氏)[图]
- 阮圆海戏花阁范与兰蟹会露兄闰元宵合采牌瑞草溪亭琅嬛福地附录一[图]
- 易轻率怠慢殷適(dí)殷的嫡嗣即殷纣王適同“嫡”使此字上省略[图]
- 王甲去后就取将下来密唤一个绝巧的铸镜匠人照着形模另铸起一面来[图]
- 君主依赖权势而不信赖臣下的诚实所以东郭牙议论管仲;依赖权术而[图]
- 掷“升官图”这一游戏重在品德操守忌讳贪赃枉法为何一登上仕途就[图]
- 此处强调待人接物应该坚持浑厚原则美丑、贤愚标准不宜太过分明否[图]
- 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早在殷朝[图]
- 《搜神记》的故事来源一方面是“承于前载者”即前代的经典史志如[图]
- 起初孙桓另率一队人马在夷道攻打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图]